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为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为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指标有CO、CO2、氨、甲醛、照度、新风量、噪声、温度、湿度、风速、臭氧、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
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 J08-79-2008);《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目的:通过对该房屋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估,为房屋现状进行结构鉴定,以便于适时采取各项处理措施。
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项目: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另发),普查的污染物要点为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废水:废水流量、pH、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总铬(或六价铬)、氰化物、总磷;废气:废气流量、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各类污染源,上述污染物在其对应的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中有规定的,或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相应的控制项目指明规定了工艺过程和行业的,进行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未明确规定的,根据污染源特点和排污情况从上述项目中确定需监测的污染因子。
在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中,需要检测的内容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每一个检测步骤都是有区别的。1、调查房屋建造信息资料。包括: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以及能反映房屋建造情况的其他有关资料信息;2、调查房屋的历史沿革。包括:使用情况、检查检测、维修、加固、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灾害损坏和修复等情况;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是厂房检测内容的一部分,因为厂房检测还包括结构性检测,抗震检测。因为厂房检测还包括结构性检测,抗震检测。
根据国务院1987年4月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共7类28种:1、住宿与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馆、旅馆、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2、洗浴与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理发馆、美容院。3、文化娱乐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4、体育与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等其他第三方公共卫生检测项目